11月25日上午,江苏省社科联书记张新科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主任王淑芬,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助理研究员吴茜;校社科联主席、校长刘永彪,校社科联副主席、副校长王延光,校社科联副主席、副校长叶智锐,科技处负责人、校社科联部分理事、省市社科决策咨询基地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百余人参加调研会。会议由校社科联秘书长李响主持。
会议现场
叶智锐介绍了校社科联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他希望校社科联持续提升新型智库咨政能力,着力强化社科工作管理水平,培育壮大社科工作人才队伍,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刘西忠宣读了《关于同意接纳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社科联为团体会员的批复》。江苏数字化转型发展培育研究基地、南京学研究基地、动漫图书馆基地相关人员分别对建设成果进行了汇报。
张新科与刘永彪为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揭牌
汇报建设成果
刘永彪对校社科联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就高质量做好我校社科联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坚持系统学习、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还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催生新的学术增长点,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并促进成果转化,为哲学社会科学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要强化有组织科研,打造金科特色社科品牌。要结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充分发挥研究基地和智库作用,加强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学校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亮点品牌。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把政策研究和对策研究紧密结合,充分释放咨政建言、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还要围绕南京文脉保护弘扬、人文经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南京金融等方向协同研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建强金科特色社科品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南京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科管理服务水平。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加强社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还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服务学者为本,聚集优势资源,搭建多元化的交流互动平台,推动学术研究经验共享,推动提高社科研究质量和水平。还要牵头举办和参与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持续扩大金科院社科工作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推动学校社科联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永彪讲话
张新科代表省社科联向我校社科联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面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的新机遇,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共筑社科思想新高地。要以学校社科联的成立为契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历史自信,汇聚磅礴力量,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好地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富的人才支撑。二是强化使命担当,共育社科人才新梯队。要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作为全省人才大军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内容,以更大力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与高层次社科专家的沟通联系机制,注重邀请高层次社科专家参与重大决策的咨询论证,使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和尊重,增强荣誉感和认同感。三是深化学科交叉,共铸社科研究新范式。要切实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发挥跨学科、跨部门的体制优势,重点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破学科和院系、机关行政和教学科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壁垒,实现文科教育、交叉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要紧密结合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进行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整合,将学校“科技”赋予社科应用研究场景,打造学校社科研究的“网络化”特色。
张新科讲话
会后,张新科作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与实现路径》的专题报告。他详细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学理建构与实现路径。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高校实现铸魂固本、培养时代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精准把握专业文化、校园文化、职业文化、地方文化、英雄文化、生活文化、多元文化、数字文化的精神要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新科作专题报告
会议合影
(通讯员:吴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