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学院院长曾岳很忙。前不久,南京市江宁区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榜单,曾岳主持的项目——“基于人工智能图像精准识别早期宫颈癌诊断系统开发”榜上有名。了解中科拜尔(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需求,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数据,“揭榜挂帅”就像一座桥梁,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校园另一端,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程锦翔没想到会成为科创企业的“副总”。准确来说,程锦翔担任的是“科技副总”。在高校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培育专业科技人才,在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让技术从象牙塔走向生产线,“双重身份”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拥有50余所高校的南京科教资源丰富,科研成果数量可观。如何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为产业强市提供科技支撑?近日,记者走进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这所在宁高校为观察样板,探访南京产学研成果转化之道。
“揭榜挂帅”,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得知江宁区科技部门在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后,我们第一时间就上报了技术项目。”一直以来,南京中科拜尔都在寻求识别早期宫颈癌检查诊断的解题思路,让公司总经理翁国武惊喜的是,需求发出后,真有技术团队“揭榜”了。
“揭榜”的正是曾岳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曾岳团队借助前期影像学诊断乳腺癌的经验和方法,利用人工智能、多模态信息融合、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出依靠荧光检查显色原理,锁定宫颈异常病变部位的创新方案,这是南京中科拜尔眼下急需的关键技术。
瞄准市场需求,产业出题,广发“英雄帖”。“‘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就是为了破解重点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南京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所谓“揭榜挂帅”,就是由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突破关键技术难题的单位作为发榜方,由符合条件且有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作为揭榜方,组织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揭榜挂帅营造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创新氛围,让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不受限于身份,都能参与其中。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处副处长沈凌把该项机制视为学校科技成果的“助推器”。“‘揭榜挂帅’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施展的舞台。一方面能充分掌握市场前沿技术需求,壮大学校科技合作‘朋友圈’;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等问题迎刃而解,校企联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故事接连上演。”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要素协同创新才能顺畅完成。今年夏天, 南京6家概念验证中心挂牌我省首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数量位居全省第一。4家在宁高校概念验证中心聚焦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推动从基础研究到技术验证、技术应用以及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有机衔接。
“外援”助企,高水平创新技术加速落地
一年多来,程锦翔学校、企业两头跑。在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他是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铖联激光,他作为科技副总,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作为一家齿科增材制造“链主”企业,铖联激光在业内率先开发出“钴铬合金义齿SLM成形缺陷精准检测与控制”技术。这得益于团队自主研发的先进AI检测算法和软硬件系统。
走进铖联激光工厂车间,各类增材制造仪器设备都在高速运转。经过建模、热处理、切割、抛光等工序,一副副义齿渐渐显露出最终形态。“虽工序相同,但每件产品工艺参数却相差甚远,需要根据患者差异个性化定制。”铖联科技副总经理李国青告诉记者,一颗义齿一般需打印600层上下,单层层厚只有30微米,大约只有头发丝厚度的三分之一。
哪怕细微偏差也会影响产品性能。市面上同类产品良品检测,大多只能通过检测成品发现缺陷,一旦检测未通过,只能弃用重新定制,不但造成资源浪费,成本也增加不少。
去年8月,程锦翔走马上任公司“科技副总”,带来的一项核心技术打通了企业技术瓶颈。产品密贴性如何?卡环粗细是否合适?支架厚薄均匀与否?……立足产品生产实际,这位高校教师与公司技术团队紧密配合,研发出新一套缺陷检测系统,填补了行业空白。“每打印一层义齿,检测系统都会同步捕捉产品潜在缺陷,并在线进行修复。”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良品率,也改善了产品佩戴舒适性。
在南京,像程锦翔这样的科技副总还有很多,他们一端链接高校科研资源,另一端紧贴前沿市场需求,通过助力企业技术攻关,加速把“科技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去年南京共有218名对象入选省科技副总项目,以技术为纽带为支撑,一系列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了企业,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线。
协同创新,科研与产业贯通到底
高校院所是一座城市的创新资源富矿。
今年9月,科技部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梳理榜单发现,在宁高校整体表现不俗,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更是连续5年进入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前50名。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社会贡献与科研产出的重要标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近年来,为推动科技创新与重点产业实现“双向奔赴”,南京打出了政策“组合拳”。一项创新之举是,新近印发的《南京市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实施意见》紧紧牵住高校院所“牛鼻子”,聚合贯通科教资源,打造一批高端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为主承载区之一,高标准建设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和信息通信中心,从顶层组织架构到重点领域突破,从转化平台建设到多元金融赋能……放眼南京,一幅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的美好蓝图跃然纸上。
协同创新带来累累硕果。10月25日,江苏“四对接”南京专场活动——“有‘宁’才更好、携手共‘京’彩”合作对接会在北京举办。当天,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信息通信分中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京高校面对面交流洽谈,现场签约4大合作项目,再加上一批宁企与之签约的5个项目,合同金额总计逾1.2亿元。
放开手脚,让科技打头阵。依托战略创新平台,联合产学研多方力量,南京直面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堵点问题,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牵引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化科技“势能”为科创“动能”,让更多创新成果真正走向市场。
本文刊于2024年11月4日新华日报,链接:
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411/04/node_10.html#content_1385690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