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鹏)“一代规模成往迹,怀远清凉到石城。”这是葛怀东在微信朋友圈发过的一条状态,几个月前,他和教研室的同事带着学生刚完成了万余块南京城砖的清理工作。
葛怀东是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人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的副教授,也是该校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合作的“南京城墙库房砖文信息采集”项目的校方负责人。南京明城墙作为现存历史上最长的砖石都城城墙,数量庞大的城砖是其“筋骨”,但由于650多年的风雨侵蚀,城砖上的砖文已经漫漶不清或残缺不堪,葛怀东要做的就是和同事、学生们一起将这些砖文清理拓印,长久保存。
南京明城墙的巨量城砖,是由当时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五个省近 200 个府、州、县组织力量烧制而成,为了保证质量, 明朝廷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制砖责任制, 砖上印有时间、造砖人、窑匠及监造检查人的姓名。“这些城砖上的砖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南京城墙建造史、明代徭役制度、明代初年政区划分提供了第一手史料。”葛怀东说。
今年1月,葛怀东和同事邓抒扬带着12名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进驻位于水西门的南京城墙砖库房,开始城墙砖项目第一阶段的作业。这一阶段主要对城砖进行清理和信息采集,他们要从上万块城砖中清理出3000块有砖文的,并对其中的600块进行信息采集,分别给这些城砖拍照编号,称重测量,并且记录其砖文完整程度。据了解,一块城砖的重量基本都在40斤左右,对于项目的参与者来说,不停搬运清理城砖的过程也是一个体力活,他们经常笑称自己是在“搬砖”,但这砖搬得一点都不累,因为他们怀里抱着的是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急需被整理记录。
4月下旬,葛怀东的城墙砖项目组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业,对城砖的砖文进行拓印留存。拓印时先要用清水将城砖认真清洗一遍,把宣纸紧紧贴在城砖上,并用白芨水调的胶刷实,然后再用拓包蘸墨,均匀地反复擦拓,最后用双手把宣纸轻轻揭下来,平铺放干即可。虽然整个过程复杂而繁琐,但对参与城砖拓印的这些学生来说,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走进城口抄一抄。看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项目组的学生成员王智逊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从小就会唱这首童谣,古城墙和秦淮河、夫子庙这些文化遗产一样,早已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以前只知道城墙是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这次拓印让我真正走近它,了解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比如一些丰富翔实的民间史志和形色各异的城砖铭文书法,让我更加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和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王智逊说。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基础研究部负责人周源介绍,国外的城墙以城堡居多且砖文较少,而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天下”,城砖的砖文不仅字数多,更是篆、隶、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这些文字都是书家一笔一划书写,刻工一刀一刀刻画到模子上,然后模印出来的,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及艺术审美价值。
据悉,为了更好地传承城墙文化,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人文学院已成立“筑脊工作室”,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继续深入合作,让更多在校学生加入到城砖的清理拓印工作,感悟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云锁高峰水自流,旷世城垣六百年。”这是葛怀东最新一次的朋友圈状态,他和他的学生们继续走在南京城墙砖清理拓印的路上。
本文刊于2020年6月28日学习强国,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741671076107419287&item_id=2741671076107419287&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2020年6月17日中国江苏网,链接:
http://jsnews.jschina.com.cn/zq/focus/202006/t20200617_2573181.shtml
2020年6月17日《金陵晚报》,链接:
http://jlwb.njnews.cn/html/2020-06/17/content_185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