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旭 王宁)《随园食单》“蒋侍郎豆腐”中的蒋侍郎道:“古人不为三斗米折腰,若要我教授你技艺必得三折腰。”清袁枚立即起身行礼:“今我为豆腐折腰矣!”;穿越回800年前的现代人:“雪花酥怎么做?”《吴氏中馈录》中的宋吴氏:“油下小锅,化开滤过,将炒面随手下搅匀……”
一本满载人类文明和智慧,却被岁月蒙尘的古籍经典该如何让它重新走进大众?明发体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人文学院数字出版专业学生拥抱数字化技术,为古籍“活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两个短视频作品获评国家级大赛奖项。
讲好故事,再现“袁枚三折腰”趣闻
8日,金科院人文学院召开“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赛事交流分享会,邀请获奖的2支大学生制作团队,分享创作过程及古籍“活化”经验。
“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赛事由字节跳动公益项目和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于去年8月启动,近日公布结果。该校“哪有我搞不定的美食—《随园食单》”和“雪花酥的时空之旅—《吴氏中馈录》”制作团队分别获评“古卷新篇奖”和“古韵流芳奖”,为本次我市唯一入围高校。
“哪有我搞不定的美食—《随园食单》”团队负责人、数字出版专业大三学生唐利英介绍,《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南京所著,详细记述了清乾隆时期326种菜肴饭点和美酒名茶,被海内外食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食经”,因此选择它演绎。
《随园食单》内容繁多,短视频要从哪切入?团队最终选择“蒋侍郎豆腐”这道菜。相传,袁枚去蒋侍郎家做客,席上一道豆腐菜他赞不绝口,定要蒋侍郎相授。蒋侍郎开玩笑道:“古人不为三斗米折腰,若要我教授你技艺必得三折腰。”话音未落,袁枚已起身作揖,“蒋侍郎豆腐”由此得名。
前人为美食折腰的风雅犹在,唐利英团队一致认为无需再做过多衍生,老老实实把三折腰的故事讲好即可。于是他们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写脚本、拍画面、剪视频,最终从半小时素材中剪出4分51秒视频,还原了“蒋侍郎豆腐”的制作全程和“袁枚三折腰”的趣闻。
脑洞大开,回到800年前与吴氏对话
“雪花酥的时空之旅—《吴氏中馈录》”制作团队则有着更深的思考。在熟读《吴氏中馈录》全文时,数字出版专业大二学生、团队主创王政及其队友发现,按书中方法所制的雪花酥,跟如今市面上售卖的雪花酥完全不一样。《吴氏中馈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女子所写的食谱,距今已有800多年,出自宋代浦江一位传奇厨娘之手。“中馈”就是妇女料理家中吃食的意思。全书共载录70多种菜点制作方法。
那么,原汁原味的雪花酥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王政团队脑洞大开,在短视频中设计了一位研究古今美食的大学生穿越回800年前,与宋吴氏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在视频4分43秒演绎中,一身古装的宋吴氏,微笑着拿出一块雪花酥问穿越者“你吃雪花酥吗?”成为本片最精彩的记忆点。
这一趟穿越之旅也解开了主创团队关于“古法美食慢慢被改变该怎么办?”“改变了的美食还是当初那一道美食吗?”等问题思考和困惑。“美食是人间最美的烟火气,是人们辛劳一生的慰藉。不论雪花酥采用哪种做法,只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就是好的。”王政说,“宋吴氏当日成书的初心一定也只是想分享人间至味,而不是着相于何种做法。”
内容为王,数字化技术赋能古籍新生
古籍的保护、修复和活用,关乎中华文脉的延续与传承。从“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写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国家对古籍工作越来越重视。该怎样做好保护和传承?
金科院文献保护研究所所长葛怀东表示,古籍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通过各种形式活化利用。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部门不断发起“识典杯·古籍内容创意季”赛事、“古籍活化 传承书香”联合征文等活动,探索古籍“活化”新可能。
那么,又该如何“活化”?金科院数字出版系主任陈康表示,内容为王、拥抱数字化技术是古籍“活化”新路径。他告诉记者,在本次赛事颁奖礼上,众多专家学者高度肯定金科院作品“虽然技法略显青涩,但视频内容和创意新颖,且叙事流畅、结构清晰!”“可见,以古籍为蓝本,提取其中精华内容进行二度创作,再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呈现出来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康说。
上述视频在互联网火“出圈”也印证了这一点。如“哪有我搞不定的美食—《随园食单》”仅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超85万人次,数十人留言“哪里能买到《随园食单》”。
据介绍,金科院是我国首个开设古典文献学(古籍修复)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近年来,该校在“南京化体系”战略和“网络化体系”战略推进下,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走上古籍相关岗位,涵盖国家图书馆、第一历史档案馆、南京图书馆等重要部门。
本文刊于2024年1月11日南京日报,链接:
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4-01/11/content_61_132036.htm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